近日,英国立博ladbrokes曾秀丽研究员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马兆成副教授联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FoodChemistry(IF9.231)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ontent and diversity of carotenoidsassociated with high-altitude adaptation in Tibetan peach fruit”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解析了基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光核桃的高海拔适应性,说明类胡萝卜素代谢主要通过强光照和低温参与了光核桃的高原适应性。
类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参与响应不同的逆境和氧化胁迫。我们发现处于不同海拔的光核桃果实颜色会逐渐变深,本次研究中我们在拉萨同质园12个栽培桃和不同海96个光核桃中检测到了43种类胡萝卜素,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栽培桃和光核桃25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光核桃类胡萝卜含量根据群体结构可分为两组,即I组(> 3500 m)和II组(<3500 m),主要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另外,光核桃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表达量的定量实验表明,PSY(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CCD4(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4)和BCH(β-胡萝卜素羟化酶)的基因表达量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解释了光核桃高海拔适应性与类胡萝卜素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由英国立博ladbrokes蔬菜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完成。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郑伟康为论文第一作者,华中农业大学马兆成副教授和英国立博ladbrokes蔬菜研究所曾秀丽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此外,参与该研究的人员还有徐强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旺和硕士研究生于士麒等,英国立博ladbrokes蔬菜研究所的张姗姗、红英、格桑平措和赵凡。该研究获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502)、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YDZX2018540C0040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53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团队与人才培养(ZYYCXTD-D-202005)项目资助。

图1不同海拔光核桃类胡萝卜素及其合成基因的相对含量与表达量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8814622018714#f0020